闲情逸致
13中文本(1)班 楼书芸
(一)
从家里走出来,望着早已漆黑的天空,“砰砰砰”烟火不断在此绽放,那种无法用语言形容的美勾起了心中的惆怅。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若秋叶之静美,这无疑不是烟花的写照。寂寞的等待了数时光,只为了灿烂的一瞬,往往眨眼而过,不知能否在人心中留下一个它的痕迹。年华年年都有。年年都类似,或许吧,初见的确是震撼,是惊叹,而嚼过的槟榔已无味,追求的也只是热闹与壮观罢了,是一种炫耀的技能。又有谁还会去静静的去欣赏每一次的烟花呢?
烟花好比于蚍蜉,流星,夏蝉。。。。不论是哪一种,给他们的时间总是那么短暂,令人不忍。每一次黑夜过后,只留下那一地的碎屑,宛如一地的落花,又如秋之枯叶零零碎碎的与大地穿上新嫁衣,见证了那一夜的疯狂与绚烂。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二)
闲置在家,俯瞰大地,因接近除夕,到处都是置办年货的人,穿红戴绿,熙熙攘攘,每人的脸上都浮现着团聚的快乐。
喜欢观察不同的人,看着他们,就会发现世上还是平凡人居。不必去羡慕别人,说不定别人正在羡慕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纵使皮囊相同,但灵魂深处终究是不同的。你,是独一无二的。人生也不过是生老病死而已,就像走过一条街,碰上不同的人,遇上不同的事,但最终买了自己所需要的。人都会迷茫,像是走在十字入口,要向左还是向右?选择往往是痛苦的,因为鱼和熊掌不能兼得,必定会舍弃一方。但必须要快,红绿灯时不会同情你的,它是死物,固然会给你几分钟,过不过的去就是自己的选择了。
临近午后,街上已无人,仿佛刚才的一切都是浮云,一切都是幻觉。
(三)
祭拜,是每年的必备事情,已形成了一种固定的形式,一种传统。点完香,望着那袅袅升起,慢慢蔓延的烟雾,那一卷一勾,抓住了心魄,仿佛像舒展开来的水墨画,没有油画那么浓重,素描那么死板,每一下都是如此轻盈,充满了灵气。曾幻想有一个古老的香炉,像林清玄所言的鸳鸯香炉一样,放上沉香,檀木。。。捧上一卷书,任思绪远游。
这烟好似童年里家乡里的炊烟,往往一想象。就是那么一幅画面:黛色的天空,熏染了多多牡丹,艳丽繁华,夕阳西下,映红了天际,悠悠青山绿水中,古老的水车咿呀咿呀的候在一旁,朴素的村庄升起那袅袅炊烟,提醒着老农,孩子可以回家吃放了。那种宁静,充满了归属感,淡淡的幸福,像让香,一丝一丝缠绕在心头。
人生随感,有感而发。
杭州—软了江南
12数学本(1)班 陈诚
从回杭的动车上下来,一路地铁坐到武林门,出口后,站在市区最繁华的地方,看着周围打扮精致的姑娘和风韵犹存的妇女,迎面扑来杭州特有的味道,混着略潮湿的空气和淡淡的青草味。我一瞬间未曾反应过来,而父母的微笑让我确信自己回到了杭州。
外出求学,多少会听到他人对杭州片面的理解和误会,每次我都是笑笑不辩驳。因为我知道她有多好摆在那里,无需多说。而怀念徐徐而来,次第绽放。
印象里小时候的杭州,有着老底子特有的江南味道。青木古树,年代久远的石板路。细雨时节,撑着伞慢慢走过街头巷尾,闻遍人家屋里传出的诱人饭香。鞋里漫进了春雨,便赤脚踏着水花走,踏过一城山水,沾满袖江南雨露,耳边听着偶尔路过的老人说道的吴越软语,湿漉漉却心满意足地回家。周末,清晨便去爬山,然后在山中和亲朋好友一坐就是一天,呼吸氧气,满目苍翠,百十级台阶,仿佛相隔千年。市中心真山真水,山上古意盎然,山下繁华看尽。站在山顶望着脚下的城市逐渐苏醒,而我闲云野鹤悠闲自在。
至于西湖,一直是杭州福祉之水,明珠一般护佑杭州千年来免受大灾之苦。湖边不知见证了多少新人的第一场眷顾,第一次花好月圆。亏得她别致的成全,从此举案齐眉,白首不相离。
杭州人有着江南一带惯有的性格,能屈能伸,吃软也吃硬。未想自夸,但的确有着鲜明的生活态度。如今的杭州经济发展迅速,可是从未因发展而冷落市民。一直以来,公交车遇到斑马线必定停车,礼让行人;出租车能免费借用雨伞,只为了让乘客出行更舒心;现在,又全城覆盖免费wifi,连公交车上都开通了免费的4G网络,等等。这并非刻意抬高杭州,只是感到欣慰和内心未曾被罡风吹散的热爱。
游客或许会请导游带着西湖一日游,可是不一定会知道“长桥不长,孤山不孤,断桥不断”这西湖三绝;不一定能领会西湖“晴不如雨,雨不如雾,雾不如夜,夜不如雪”这份淡妆浓抹总相宜。即使是逗留西湖数日,也未必能幸运地感官这“晴雨雾夜雪”,更何况走马观花匆匆一瞥,甚至不曾驻足凝望?
游客或许会吃西湖藕粉,可是却不一定能体会“曲院风荷”在夏天时荷花连绵的旖旎,刚摘下来的莲子嫩的可以掐出水,粒粒饱满清甜,而蜜糖莲藕至今仍是杭州名菜;也不一定能得知春天的太子湾姹紫嫣红,秋天的满觉陇桂香四溢,冬天雪覆杭城,断桥上遗留着谁的情怀谁的梦。
游客或许会在闲逛渴了的时候喝几口矿泉水,累了就回旅店休息,不一定会知道用虎跑水泡新抽的龙井是何等滋味;不一定了解他们眼中那湖水里伫立的三个墩子,正是著名的三潭印月;不一定能感受到花港观鱼的鲤鱼是多是少,是肥是瘦;不一定能体会音乐喷泉照亮湖面的磅礴美感,以及骑着自行车穿过白堤苏堤杨公堤的畅快淋漓。
游客或许真的不知道,杭州的味道从来就不是繁华,而是那种走进小巷子扑面而来的市井气息。沉淀了千年代代相传,老底子的醇香氤氲了你的心。在你买葱包烩的时候,在你说杭州话的时候,在你挤地铁的时候,在你放学背着书包走回家的时候……那所有的瞬间一步步扣住心里这根弦,直到你发现你走再远心都走不掉。仿佛永不变老的情人般魂牵梦萦。
是的,杭州还存在很多缺点。
可若不是杭州生,杭州长,怎么明白云山万重,寸心千里的归心似箭,怎么体会当人们坐上去远方的动车,那种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的依依惜别,怎么会懂“我就爱杭州”这种除却巫山不是云的眷恋,怎么知道有些爱就是盲目包庇,放眼望去皆是美满。
只因她是杭州。
只有西湖入梦,从今不忆江南。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在浮躁的时代依然需要信仰
12中文本2班 贾杜磊
前些日子看到一篇文章——《在怀疑的时代依然需要信仰》,有感而发,特写下此文。
——题记
让我先从一位高中同学的评论谈起吧!“中国现在最缺少的就是信仰。在这个急功近利的时代里,大多数人想的是一夜成名或一夜暴富,然而未来是冷静积累着的人的天下,世界需要冷静思考的人。”他的话也正是我想说的。
浮躁篇
中国很浮躁。中国用三十年的时间跑完了发达国家上百年的发展史,有了速度,没了质量,只是目前弊端还不到暴露的那一天。怎么说呢,这有点像赶工期的大桥,光鲜亮丽的背后隐藏着危险。
中国人怪不得也很浮躁。现在的中国人既不信神,也不信佛,更不用说马克思了。大家一会儿信春哥,一会儿信乔帮主,因为他们似乎代表着一夜成名、一夜暴富。
现在的演员不好好演戏,却总想靠绯闻成名;作家不好好写书,总想着迎合市场口味;企业不好好发展,总想往食品中搀点连自己都不会吃的东西;学生不好好读书,好高骛远,总想着毕业后就能立即找到好工作,然后平步青云,扶摇直上。
曾经博客盛行一时,现在微博大行其道。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真正能静下心读书的人其实已经不多了。就算有,也多是功利性的书或教辅书。曾记得一位前辈说过,关于读书,无用是大用。至于是否对,我不做细说。只是不知,无用之书,早已尘封几个世纪!
信仰篇
也许有人问:信仰为何物?能当饭吃?的确不能,但它至少让你清楚自己怎样的活着,不至于庸碌无为一生。让你明白在这个变化的世界,还有唯一值得你相信不变的永恒,那便是信仰。《肖申克的救赎》信仰自由,《冷山》信仰坚守,而你的信仰呢?
我曾经问过几个人,惟有一个女生清楚自己的信仰——真善美!曾记得一句话:人到四十,会出现信仰危机。而我们这代,连信仰都没有,又何谈危机?
也许有人说:没有信仰,照样能活,而且可以活的很好!此话不假,但这只会让你随波逐流,顺从这个你曾经看不惯的世界,成为一个你曾经最看不起的人。好听点是识时务者,说白了就是投机者。也许很多人最初有自己的信仰,只是在充斥着浮躁的空气中搁置久了,就挥发的荡然无存。
小时候,老师告诉你: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长大后你自己懂得的是那句:付出不一定有收获,但不付出就一定不会有收获。小时候,你认为这个世界是公平的,长大后你慢慢懂得:这个社会有太多的不公平,而自己又无力去改变,只能去适应。
于是我们开始怀疑自己最初的信仰,开始变得急功近利。看到许多“成功人士”的事迹后,我们渴望下一个会是自己。我们渴望复制他们的成功,然而在遭受一次次打击之后,我们开始明白成功不是励志书上说的那么容易。我们在寻求捷径的时候,蓦然回首,却发现自己走了太多的弯路。
欲速则不达,浮躁的我们迟早会吃下自己播种的苦果。我们都想像孙行者那样,渴望一个筋斗到达西天,然而我们缺少的正是如朝圣者三步一叩首的虔诚。西去的路会很遥远,没有一颗怀有信仰的心,我们很难到达心中的天国。
这个世界在改变。任世间沧海桑田,似水流年偷换人间,可不变的唯有心中的真正的信仰。
这个世界很浮躁。拥有一颗澄澈的心,去追寻那最真实的美丽,不要让浮躁蒙蔽双眼。
我想说:在浮躁的时代,我们依然需要信仰。
摄影作品
12多媒体(1)班 马桥琪
这张照片拍摄于具有浙江绿谷之称的丽水。在一片贫瘠的土地上。放羊的人将羊群赶到这里来让它们吃草,照片中枯萎的草和嫩绿刚发芽的草,老羊和小羊。这些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是新旧的替换更加是生命的轮回。世界本就是这样,一样事物的消亡必将预示新的事物出现。所以这张照片我想表达的是生命的力量。
绘画作品
12学前本(1)班 杨灵婷
刮画纸徒手画出的新娘婚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