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季
12多媒体2 章利民
又是一年毕业季,还未曾完全退去昨日的懵懂,就不知不觉的被推向离别的十字交叉路口。不曾考虑过别离,就不得不挥手说再见。
最不愿,亲见离愁,如今离别在眼前;最不堪,依稀往事,一切浮现如昨日。每个人都有一颗强大的内心,可纳百川撑万年船;然而,它又是如此的脆弱,甚至不堪承受离别之苦。当初,不止一次的幻想离开时会怎样的欢欣雀跃,直到这一天真的来临,触痛自己内心最脆弱的琴弦,才知道,其实不想走。也许,三年里收获的有成功,有失败,有欢笑,有泪水。其实,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成长。
三年,结束在夏季这个最美丽的季节,就像童话里最美丽的结局,带给人的总是最可爱的希望。夏花灿烂的绽放,依稀如你我昨日的欢颜,就像开在午夜广袤星空的灿烂烟火,倒映的是你我在短暂旅途中,遇到的最美丽的风景。绿影婆娑,如梦幻浮光白驹过隙,一个不经意的转身,已是昨日。
三年,恍然若梦。离别的愁绪总会笼罩在六月的天空,可是,阴霾之后总会有晴天。今天的分别,会是下一次相聚的开始。也许多年以后,再回首,你我会为今天的某一个不经意的瞬间而感动。回忆‘,不会仅仅是酸涩的泪水和离情别绪,一如时间之琼酿,总是越陈越香。梦想的道路上,总会有不一样的风景,无须驻足,更不必留恋。吹尽岁月的黄沙,才会捡拾到生命之真金。
多年离别后,抑或再相逢。如今毕业季,且行且珍惜。
忘不了的南京
13美教 夏唇依
最近正在看电视剧“四十九日·祭”,又回顾了一下《金陵十三钗》的书,然心疼的说不出话来,所有华丽的辞藻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是那么的苍白无力。一堆堆的尸体,一张张绝望的脸,我一次又一次的模糊双眼。
疯狂的日本人以胜利者的姿态站在我们无数充满苦难的同胞面前,没有怜悯,没有恻隐,疯狂的展露着他们泯灭的人性。强奸妇女,虐杀儿童,那么多无法反抗的人们站在他们面前就这样被杀害。试想若是我们侵略日本,试想是我们残忍的杀害他们国家的妇孺,他们又做何感想?还会否认这段伤害千千万万人心的历史吗?我们要的不是打回去,我们不要做跟他们一样丧失人性的人,只是承认这段历史承认他们犯下的错误为什么都不能呢?
我的眼泪停不下来,我的手停不下来,我的心疼也停不下来。那么多妻离子散的家庭,时时刻刻生活在恐惧里,看不到明天的出路,不知道自己下一秒是否还活在这世上。我的愤怒,我的心疼,都不知道该怎么表达了,只是觉得心上给人狠狠的砸了一锤子,沉重的什么都说不出来。那么多悲惨的案例就这样在我眼前挥之不去的晃悠着。
什么话语都表达不了现在的心情,现在才发现自己驾驭文字的能力早就消失了。如果,如果这个世上真的存在轮回,那么,请让这些在南京大屠杀中惨死的同胞们,这世活得快乐些安逸些。如,如果这个世上真的存在良知,那么,请让那些在南京大屠杀中丧失人性的人找回一点点良知,忏悔而歉疚,承认自己犯下的过错。
我会永远记得这段耻辱的历史,就像那句话:忘记屠杀就等于是二次屠杀。
1937年12月,日军攻陷我国首都南京,并在此进行扫荡。片中就反映了日军禽兽不如的行为,如:把南京青年当做刀靶练习刺杀;活埋南京和平居民;集体屠杀,尚能呻吟挣扎者,都被刺刀杀戮,最后将全部尸体焚化;杀百人比赛;日军将砍下的中国人头在南京城外的铁丝网上,还在水里塞一根烟头取乐……其中,那惨无人道的日军,对放下武器的土兵和人民,用机枪扫射,死亡人数达三十万人以上。
如今日本人不但没有承认自己当年的错误,而且教育他们的后代这是他们的光荣。这天大的耻辱啊!中国要扭转乾坤这个重担就落在我们身上。我们要记住中国人的耻辱,发愤图强,挽回祖国的尊严。
我想的更多的是,日本兵轻而易举地杀害我国那么多人,在我国行恶那么多年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国高科技尖端武器水平的低下,如果当时中国人民有武器的话也一定会向日本兵举起反抗地武器的!在心里我暗暗下了一个决心,我一定要好好学习掌握更多的本领,为我国开发更多的高科技产品,让中国立于世界强国,不要再受任何国家的侵犯!在这里我也号召全国的人民都行动起来,增强每一个国民的水平,发展每一个科技领域,加速我国的经济发展,为我国的全月面发展做出每个人最大的贡献!
国家公祭日是国家为了纪念曾经发生过的重大民族灾难而设立的国家祭日。二战后,主要参战国政府纷纷推出国家级哀悼日,以国家公祭的形式来祭奠在惨案中死难的国民,增强现代人对国家遭受战争灾难历史的记忆,目前已成为国际惯例。波兰的奥斯威辛集中营大屠杀纪念馆、美国的珍珠港事件纪念馆、俄罗斯卫国战争纪念馆、日本的广岛和长崎原爆纪念馆等,每年都举行国家公祭。正如今天就是,77年后的今天,中国迎来了首个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国家公祭日。这是今年全国人大常委会用立法形式确定地三个国家级纪念日之一,另两个分别是日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9月30日的中国烈士纪念日。
历史犹如一面镜子,让当今的中国人参照当年的战争初期国家的积贫积弱,意识到国家只有富强统一才能抵御外辱强敌,民众只有爱国血性方能团结保家。
关于时间
13学前2 林莉莉
时间是个神奇的东西。在我们渴望成长,祈求他走的慢一些再慢一些的时候,它,故意放慢脚步。当我们站在夕阳里,沐浴着晚风吐着烟圈,它一面给我们放映过去又一面残忍的告诉我们所谓的过去都已过去。然后又轻点着脚尖离开。
冬天到了,吹来了一阵阵寒风,吹秃了树枝,吹红了双颊。我们不喜欢站在阴影里,我们在寻找冬日的暖阳。
眯着眼站在阳光下,我希望我不会悲伤。正如你所见,人是个奇怪的生物。抬头看着枝头上摇摇欲坠的叶子,你便能想起这棵树站在暖春之时带给我们的一树繁花,一路馨香。然后我们开始害怕。或者说越长大越害怕。孩子因为天真无邪所以渴望成长。因为他们还没经历过成长的烦恼,也不了解世事的无常。所以他们觉得大人的世界大概是很美好的吧。所以就有了所谓的关于未来的猜想,最初的梦想以及所谓的梦想。而我,那个曾经一直渴望成长的我,却开始有些害怕,害怕年华的虚度,害怕一个叫做碌碌无为的词,害怕没能给自己的人生一个交代。所谓“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大概就是如此吧。人害怕的不是时间,而是害怕时间走了,而我们不知道该做什么,空留悲伤。“劝君惜取少年时”,是前人在经历了漫长的岁月的蹉跎之后给后人们留下的劝诫。少年人是在发展的人,也是需拼搏的人。关于时间,大抵也不必害怕。时间是死的,人是活的。只要在有限的生命里利用好有限的时间,做些有意义的事而不是去挥霍去蹉跎。那么我们在静观花开花落云卷云舒时,也会多份淡然,少些忧伤。
关于时间 ,我希望在未来的那么一天,就是这样的一天,我已不再年轻,不用拼搏,可以冬日的太阳底下坐着摇椅慢慢摇着,然后回忆起过去,谈不上百分百的满意,但一定是没有遗憾的。在漫长的岁月的尽头,没有悲伤没有烦恼,偶尔还可以拿自己做过的蠢事做谈资。那时候我可以坐在夕阳里,像一个不惑之人那样谈论起时间,时间真是个神奇的东西。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14学前本1 连威特
青春,是炽烈的字眼;青春,是奢华的盛宴;青春,是无声的告别。你是否还记得那群陪你一起哭一起闹一起二的人,他们见证了你的青春;你是否还留存那些充满酸甜苦辣的回忆,他们点缀着你的青春;你是否还憧憬那种如花似锦的美好未来,它指引着你的青春。可是一又是否想过,再美的花终将凋落,在年轻的岁月也终会迎接苍老。
我依然清晰的记得三年前的暑假,刚经历完中考的自己内心如同窗外的骄阳般炽烈,填志愿时更是固执的填了离家有些距离的一所高中,那种因不羁的个性所带来的快感似乎是那时候自己的一种享受。于是,带着这种叛逆的个性我走进了校园。高一的我做了许多疯狂的事,以至于现在的自己回想起来既荒唐可笑又极其留恋。就像是做了一场浮华的梦,在那个张扬的年纪,炽烈的年华。不知不觉间我到了高三。许多人说高三就是炼狱般的生活,是煎熬的一年,可是我依旧在这所谓的枯燥无味中活的多姿多彩,学习娱乐两不误。人生苦短,何必活的那么累。青春本是一场奢华的盛宴,为何要把它当做涩口的苦药。
然而欢愉过后也就意味着离别的大幕徐徐拉开。昔日的欢声笑语似乎成为了营造离别伤感之情最好的调剂品。相互拥抱,挥手道别,那天的结尾就定格在了这里,无限放大。青春的相遇似乎只是为了结尾的羡慕埋下伏笔,而青春的告别亦是呼应下一段。
现在的我,已然迈入了大学生活的大门,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与三年前的场景几乎无异,只是如今的自己多了一份稳重,与三年前桀骜不羁的自己判若两人。我还是我,躯壳还在,体内已被洗经伐脉。
回眸那段踏过的青春之路,笑过,哭过,痛过,被时间击溃过,青春无时无刻的见证着我们的成长。那段青葱岁月终究被封存在自己的脑海中,而青春的步伐也不再如以往的轻快。愈发沉重的脚步也时刻提醒着即将步入社会的我们肩负着重任,而“青春”一词也不再是我们可以随意挥霍大把时间的借口了。
谁不曾年轻过,谁不曾疯狂过,谁不曾遗憾过,青春带给了我们太多的精彩,教会我们太多的道理,见证我们太多的蜕变。而我们又给自己的青春留下了什么呢?是无悔还是遗憾?亦或是空白?
我并不指望自己能够干出多么轰轰烈烈的大事,也不希望自己继续碌碌无为,随波逐流,我只是想交出一份属于自己的满意的答卷来致敬即将逝去青春,祭奠已然死去的年华
剪纸作品
14视传本 钟腾
我剪的是锯齿式剪纸,锯齿形和月牙形是民间剪纸常用的装饰纹样。民间剪纸的创作过程,是通过夸张的手法经过现实生活的“真”,向艺术的“美”演化、深化的过程,是创作者的思想感情,审美心理和对美的追求、体现的过程。处于长期对生活的观察和领悟,再经过长期的实践,创作者深谙剪纸的规律,将平衡、参差、疏密以及不规则的线条自由组合,构成美妙的动律和节奏,增添了情趣,丰富了形象的感染力。
对生活素材进行去粗取精,删繁就简的处理,也是民间剪纸造型的基础。剔除非本质的东西,突出有特征,有性格的部分,化复杂为单纯进行艺术再创造即是民间剪纸的夸张。夸张是在省略的基础上强调对象的特征,对物象最特殊的部分作扩大、缩小、伸长、加粗、变形等的处理,使形象更具特征性和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