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小镇必逢画
13中文本(2)班 沈文洁
江南小镇,烟雨画廊。
一直以来,我对古镇的向往是源于对江南小桥流水的喜爱。我去过烟花三月的扬州,领略过浩浩荡荡、轰轰烈烈的柳絮飞扬;我走过静谧的南浔,听闻那里的空气都徜徉着古老的呼吸声;我漫步南京夫子庙虽是夜晚但却依旧灯光璀璨的街道,感受它在繁华底下厚重的历史味道......我走过的这些地方,虽然在大体的格局上她们很是相似,但经过无形的岁月痕迹,每一处都影射出了各自独有的光芒,影影绰绰,风姿婉约。
西塘,一个简单而又透着江南秀气的名字,在地图上一次又一次的被四面八方的游客所审视。它的小镇被浓缩成一张画卷,在日光里隐淡恬然,在夜色里低眉含羞,水墨晕染出的线条与图案,吸引着一批批欲执笔与歌舞的文字爱好者。
踏过西塘的青石板,走过西塘的小桥,路过西塘的酒吧,吃过西塘的小吃,看过西塘的夜景,我想,身为一个南方人,一个嘉兴人,其实我的气质里应该还是有属于江南人的含蓄与温婉的吧。
我去西塘很简单,背上我的背包,带上我的遮阳帽,等上一辆公交就可以到达,不用担心转车也不用担心被坑,可以自由的、毫无顾虑的走在西塘的古色古香里,悠然惬意。虽然很多人都说,古镇大都已失色,一眼望去,满目都是商业、人工的气息,各家小店里的纪念品其实在外地大都可以买到,但听说只是听说,别人的眼睛代替不了你看,别人的耳朵代替不了你听,只有自己亲身的去走,去听,去看,去品尝,方能领略江南的生气与灵动。
体味江南屋檐下老伯伯手里的豆花随着烟雨朦胧飘散在你的感官;聆听精致别样的饰品店里传出叮叮当当的风铃声,一段属于江南的吴侬软语,似在轻轻向你述说;闭上眼睛享受嘴里刚含进的那口美食,甜蜜腻人,是小镇的特色……
夜晚,游客们都累了,沉睡在小镇里的人家。月光倾轧在水面,波光潋滟又反射窗间,映照在酣然入眠的人们脸上——一群好梦的人,梦乡里还在含笑,似在期待着第二日的早餐,会是油条加豆浆,还是客栈阿妈亲自做的糯米糕呢……
孔老夫子:曲高和寡的独行侠
13小教本(2)班 张灵燕
我常喜欢称孔子为孔老夫子,这当然没有任何贬损之意。老夫子一概流传下来的是固执呆板的形象,事实上在孔子的那个万黄之中一点红的年代,孔子是孤立无援的,除了几个弟子,其他有能之人多归隐,甚至笑孔子知其不可而为,对孔子的固执万般嘲讽。从政的人将社会治理得如漫漫黄沙的大漠那般贫瘠。孔子带着一颗热忱的红心,在万黄之中真亮了起来。这可爱却又带一点点可悲的老夫子我是真心敬佩啊。
老夫子有他的仁。他的仁在《论语》中以不同的姿态表现得挺淋漓尽致的。忠和恕的仁的左右手。忠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恕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当他称赞管仲如其仁时,并不是在仁方面的矛盾,老夫子是细细斟酌过的呀。管仲辅佐齐桓公用和平手段维护华夏统一,使百姓免于异族的奴役。孔子对于管仲肯定他的大节大信,而忽略他的小节小信,说明孔子在仁的认识上是通达权变的,他的仁爱天平更倾重于一个人对于社会的贡献。
如此看来,他有什么固执的呢。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老夫子纵使有落后保守的辫子,但对那时候的一个没有电灯泡,没有计算机,身着一身素色长褂,只能坐着马车颠啊颠啊的糟老头来说,他做不到我们现代人心中的完美。当时的社会礼崩乐坏,心系苍生的老夫子多么焦虑呀,他四处奔波,想凭借自己力量改变社会糟糕的现状,这好的行为不仅没得到鼓励支持,反而招来了骂声和嘲讽。他的发白了,身子弱了,他的信心薄了,可是他却没放弃过。我们不去考虑当时社会为什么会长满杂草,碎石瓦砾落满地碦疼人们的脚,甚至流血汩汩,反而却去冷嘲热讽老夫子的墨守成规,这有实际的意义么?
我想到前几天看到的一则报道。肥东人黄鹤,是一个颇有传奇色彩的慈善人士。早在2004年,央视等媒体就曾关注过他和他所创办的北京行知学校。此后,他销声匿迹了一段时间,如今突然爆出“举债百万做慈善,不给家人一分钱”的消息,引起激烈讨论。“你把自己的慈善建立在家人痛苦之上。”1月31日晚,社会学者陆震在东方卫视上直斥黄鹤。对于这样的慈善,我心里最多的是悲酸。此种慈善是真实也好,是作秀骗钱也罢,但是我们心中都清清楚楚,我们身边确实有那么一批穷苦的人们存在。我们民众中有能力的人和政府不去想办法改变这种现状,反而去批评甚至谩骂黄鹤夫妇,这有实际的意义么?
最值得庆幸的是孔老夫子总算没有被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他的光辉熠熠,即使他曲高和寡,即使他是独行的,但他是我心中的大侠!
书法 《致橡树》
14中文本 何雨雯
春末之思
14学前(1)班 陈楚楚
连续下了近一个月的雨,衢城的土地早已散发着泥土味。身为一个生活在海边城市的我对于这里的气候还是有着些许的不适应,再加上背阴的寝室,衣服上还带着潮味,只好用香水掩盖。
在经历了如此长的雨期,能见到一丝阳光都觉得是幸福。“五一”的天气像是上天恩惠的太多,有点热了。忙碌了一个星期,大脑早已成放空状态,午后就开始犯困了,于是就想在床上小憩一会。醒来后,泡一杯云南的花茶,轻轻地嘬上一口,那种清甜的味道是花瓣在嘴巴里绽放。阳光下透着粉红色的玻璃杯上面用铁丝球划的痕迹清晰可见,茶杯里的景象仿佛就是呈现着我的人生。茶后,我望见楼下的枇杷树长势如此之好,树上结着一个个金黄色的琵琶,在阳光下,则更像刚出生的婴孩调皮地眨巴着眼好奇地探寻周遭的新奇。不知道家乡的樟树长得怎么样了,等我回去的时候,它们会不会张开双臂迎接我呢?记忆中,在炎热的夏天,每每吃完晚饭,便拿着奶奶的蒲扇在樟树底下乘凉,听着老者们讲他们年代的新鲜事,也是一种乐趣,可惜这种乐趣现在很少有了。
天刚晴了没多久,就沉下来了,想必是要落雨了。没过多久,天像是被哪个调皮的小孩子拿木头棒子捅了一下,雨水一股脑儿地就都倾泻下来。大大的雨滴伴随着响雷落得更有力了,楼下满树的琵琶果快被打得七零八散,或许这一切都是这个季节最好的写照吧。期盼好久的晴天被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给冲走了,我的思绪也像雨丝一样连绵不断。我倚在窗旁,一股莫名而来的冷风不禁让我打了个寒颤。小石子般的雨滴在楼下的草地上砸出了一个一个的小坑,偶尔会被风吹来敲几下我们的窗,像是要进来取暖。经过这一场春末之雨的洗礼后琵琶果尽情地吸着甜汁,像一个吃饱了得胖娃娃。
春末的景象总是会让我思考许多,午后的一杯花茶,突如其来的一场暴雨都是一场人生的戏。我喜欢做这场戏的观众,不仅可以看得到世间百态,还可以体会到人生的滋味。这种体会像是一扇快要脱漆的银铁门,一层一层地剥落,最后只剩下空白,无边无际。
野藤
15小教本(2)班 贺歆颖
奶奶家院子里的篱笆上长满了野藤。
野藤是深绿色的,一大片一大片的攀附在棕色的木条上,远远望去,就像是重重的帷幕,阻断了小院子与外界的联系,使得小小的庭院变得格外有意境。
农村是极易见到野藤的,而童年在乡下长大的我对野藤也是格外的有印象。天气好时,我就会爬到院子那张古旧的躺椅上,学着大人的样子,仰着脑袋,眯起眼睛,状似品味着时间流逝的静谧。天空中的白云悠悠的飘着,阳光透过野藤的缝隙落在深黑的泥土地上,偶尔地,还会泛出一丝金色的曦晖。
乡下单调的日子瞬间就因为野藤的存在而变得丰富起来。我们这些孩子折下野藤的枝叶,采下它嫩白色的花蕊和红艳的果实,编成一个个小巧而精致的花环,肆意挥洒年少的欢乐。而野藤也总是一副任君采撷的样子,取之无尽,生生不息。
大人们却是不大喜欢野藤,绿色的野藤绕着房子,太容易招来蛇虫的祸患。奶奶也不只一次的想要除掉野藤,可无论放火烧还是动手拔,就算头一天弄得干干净净,夜风一吹,野藤又在篱笆上迎风飘摇了。时间一长,奶奶无法,只得随他而去。
“这野藤,也算是坚韧的。”
高考结束,我回了趟家,站在院子门口,看着盈白如新的围墙,脑海里不由得浮现奶奶几年前说的话。尽管坚韧如野藤,却也是随着农村的改革而渐渐失去了踪影,木条篱笆被坚硬的钢铁代替,更安全,却总是少了那么一丝味道。
“回来啦!”奶奶打开门,爬满皱纹的脸上满含喜悦。
“嗯嗯,回来了。”我笑着回答。
中午吃的是老人烧的大餐,还是一样的儿时滋味,只是少了那么些炊火的气息。
奶奶躺在那张古旧的躺椅上,嘴里不住的念叨。
“前些时候建新村,村里把篱笆全拔了,野藤也烧了个干净,现在你若还想着拔藤条做花环,可是难喽。”
“不过也不是全没有法子,”奶奶一脸神秘,“前几天我扫院子,在水池边的角落里,倒真发现了一丛野藤。”
吃完饭我走到院子里去寻找奶奶嘴里那丛野藤,不多时,便发现了那抹嫩绿,它艰难的攀着墙壁向上伸展,很萧瑟,我却意外地想象出了这儿被无数野藤覆盖的情形。
野藤真的是生生不息的,就算是被连根拔起,也能在留下那一丝生机时重新获得自己绽放的希望。这跟任劳任怨,坚持不懈的老一辈人何其相似,这又跟孜孜不倦,探索创新的我们多么相同。
野藤会成功的吧,我看着墙角的浅绿,突然觉得自己缥缈的未来也变得那么地触手可及。
《春夜喜雨》
15中文本 邱天天
喜欢春天,喜欢它的草,它的水,它的山,但最爱它的雨。喜欢它的细腻,喜欢它的洒脱,喜欢它的无私,喜欢杜甫笔下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夜话
15中文本 韩瑞迪
十月初三的夜里,同天鹅绒似的又蓝又紫的天空里,洒满了一天星斗。半痕星月,斜挂在西天角上,却似嫦娥未加翠黛的峨眉。未知家乡的月亮,又是何样子,想着想着,自己的魂灵像摆脱了躯壳,仿佛又站在邨头那棵树下。这是有约两百年历史的樟树,是村坞沧海桑田的活见证。樟树又象征长寿,所以每家每户的长辈会将五色线系在树枝上,祈求刚出生的孩子能健康平安地成长。从此,我与它便结下了不解之缘。
这树也是我们这些小孩子的游乐园,打弹珠、放风筝、捉迷藏、掏鸟蛋,等等玩得不亦乐乎,直到日头渐晚,才不舍地回家。吃过晚饭,就站在阳台上想,它会在晚上做些什么呢,它是否也会感到孤独,它是否会怀念年轻时的人或事呢,就这样陷入了没有结果的胡思乱想之中。
长久地在它的臂弯下放肆嬉闹,发现了许多有趣的现象。它的根竟然将水泥路面顶破了,一部分露在外面,上面已爬上苍苔。树皮也有剥落的痕迹,靠近根部处还有一个很大的树洞,不知是怎样形成的,如今已成了黄鼬、野猫等小动物的窝。树枝上还会有吐着蛇信子,试探着周围的空气。晚上,走夜路经过时,野猫深邃的瞳孔泛出隐隐的绿光,着实吓人。夏日,蓊郁的树叶遮住了粗壮的虬枝,清泉般的绿荫,潺潺地流着、流着、流进人们的心底。儿时,停电的夏夜,树下就会挤满来乘凉的人,晚一步就没位置了。大伙扛着藤椅,拿上蒲扇,聚集在树下。老辈人讲述着年轻时的故事,唠唠家常,还有的长辈会讲些奇闻异事,我听得津津有味,不断追问,想来那些讲故事的人也很喜欢捧场的我吧。待到冬季,叶子并未落尽,可能以它的体魄,根本瞧不上江南的“寒风”。但光似乎很怕冷,从浩瀚的宇宙穿行像穿过寒冰的溪水一样有些艰难。光逃脱层层阻挠和叶的裁剪,洒在我的大衣上,温柔暖和,踩着地上斑驳的光斑,企图拭去不规则的斑点,茶余饭后徜徉其间亦是莫大的享受。
离家求学,出发时阴雨蒙蒙,连日不开,但并未曾感到难以割舍。男儿志在四方,岂戚戚于离别,可能是想做些曾经被压抑、胆怯不敢做的事,想做个实验,羽翼是否丰满。那几日凛冽秋风,让我倍感压抑和悲凉。不知什么缘故,偶然想起村头那棵老树,它能否撑过这个严冬?枝叶是否苍翠?寄居在它身上的小家伙儿们可还好吗?愿他们一切安好,夕阳西垂的时候,狗吠深巷中,鸡鸣竹篱颠,恬淡清幽。它站在村头,眉眼低垂,从远去的历史到眼前的村舍,它无疑是孤独的。但一代又一代的游子,又有谁不在秋风萧瑟的夜里想起它。